“我想从119元的套餐改为39元的套餐,尝试在APP上办理,发现只能申请变成139元、159元这类更高价格的套餐”——据8月19日《工人日报》报道,来自广东的小云反映,当自己想将话费套餐变更为更低价格时,无法在APP上办理,只能致电客服或去线下营业厅。“去了线下之后,工作人员告诉我营业厅没有权限更改更低价的套餐,让我联系电话客服,结果客服也称自己没有权限更改,让我等反馈。”就这样,小云经历了反复的沟通和等待,最终选择了拨打政务热线投诉。“上午投诉,下午客服就回电办理了。”
手机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的“小心思”不难理解。部分运营商本来就在频频给消费者打推销电话,以新套餐更优惠、更划算为噱头诱导消费者升级套餐,显然不会轻易答应消费者为手机套餐降档。用户升级套餐,意味着增加消费;而降低套餐,则意味着减少消费,这势必对运营商的营收造成影响。
电信运营商可以趋利避害,但不能无视甚至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而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而部分电信运营商无论是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还是业务开通容易取消难,都是对消费者设置关卡,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也一定程度损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给人以“店大欺客”之感。
电信行业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22年,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便捷业务变更和解除,确保无协议约定的用户在同等条件下自由选择在售业务或套餐,为套餐降档与升档提供同样的办理方式。电信运营商理应对照相关规定,检视自身经营行为,维护好国有企业的形象和声誉。而相关部门则应加强监督,规范运营商的套餐规则,一旦发现忽悠消费者或制造降档阻碍,该严惩就得严惩。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