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老客户,套餐金额不变,赠送流量”“套餐到期,推荐更优惠的套餐”“保证不转网继续使用就赠送话费”……很多人都曾接到类似推销手机套餐的电话,其中有些“优惠”还须提供手机验证码。(据《新华每日电讯》8月14日报道)
国内通信运营商一般有三种运营模式:直销渠道,包括营业厅和官方网站;代理渠道,包括合作营业厅、代理商、经销商等;电子渠道,即第三方电商平台。消费者日常遇到的“外呼电话”大多属于第二类代理渠道,即电信运营商的“代理渠道”。再加上直销渠道、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推波助澜,目前市场上电信业务骚扰式推销乱象可以说是三者共同促成的。
一项统计显示,随着通信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务更加多元,2022年起通信投诉飙升,投诉量达25375件,同比上升106%,2023年维持高位,有25980件;而2024年仅上半年就有投诉24290件。这一可怕增量数字背后,电信业务骚扰式推销“功不可没”。
电信业务骚扰式推销的陡然增多,一方面是代理渠道等经营者缺乏法规意识、受利益驱使;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电信运营商不作为,对相关代理者骚扰式营销予以默许。此外,还存在代理协议责任义务划分不科学、不清楚;电信运营商给予代理商的返利条件苛刻、单一等,比如按照业务收入多少返利,业务收入越多返利越多,这也进一步增强了代理商骚扰式推销高收费套餐的动力。而这种骚扰式推销,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同样会导致电信运营商的形象和声誉受到影响。
想要遏止电信业务骚扰式推销,电信运营商必须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首先,需要完善与代理商之间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代理商在推销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用户的意愿和隐私,不得进行骚扰式推销。同时,运营商也应对代理商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其遵守协议规定。
其次,电信运营商还应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推销规范。例如,可以设定推销电话的频次上限,避免对用户造成过度打扰。同时,推销过程中应全面、诚信地介绍产品信息,不得使用欺诈手段诱导用户消费。对于违反规定的代理商或员工,运营商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例如停止合作等。
除此之外,电信业务主管部门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对电信运营商和代理商的监管力度。对于存在骚扰式推销行为的运营商和代理商,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其违规行为,以起到警示作用。当然,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此类现象坚决说“不”,遇到骚扰式推销或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维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清净、安全的电信服务环境,才能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