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则大股东减持的公告让瑞芯微股价开盘走跌,截至收盘下跌5.26%。前日夜间,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董事、副总经理黄旭拟减持不超过约418万股,即不超过总股本的1%,在今年一季报中,黄旭仍是公司排名第二的大股东。
市场对瑞芯微的观感或许比较复杂,作为业内头部芯片厂商,瑞芯微名气在外,但近几年盈利能力波动明显,也让部分投资者疑虑,其归母净利润在2022年、2023年连续走低,均近乎腰斩,分别约为3亿元、1.3亿元,可喜的是,其净利润在今年一季度回升明显,约为6765万元,同比提升468%。
关键问题是,瑞芯微能否稳定在上升区间?去年之所以利润下滑,除了上游晶圆涨价、下游去库存等市场环境因素,以及对外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政府补助减少等客观原因外,市场竞争激烈,开拓难度加大也是重要问题。
这一点在公司的销售费用上或许能体现出来,2023年其销售费用达到约4506万元,同比上涨11.06%;今年一季度达到1210万元,同比上涨18.47%。
下游客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2001年成立的瑞芯微,能够有今日之规模,很大程度上因为紧跟市场需求,每一步都“踩到点上”。早在步步高复读机畅销的年代,瑞芯微便为其供给芯片,后来MP3、MP4崛起,瑞芯微又踏足该行业,随着苹果发布iPad后,安卓阵营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瑞芯微随即搭上这一快车。
在消费电子需求下滑的当下,瑞芯微急需寻找新的成长空间,如今汽车电子领域火热,而瑞芯微则依托AIoT产品线布局和技术积累,在此进行延伸,其芯片既应用在仪表盘、多媒体中控之上,也应用在行车记录仪、车载音频等方面。
除此之外,瑞芯微在机器视觉、工业控制、运营商多方面也有所布局,这也就令其下游客户构成多元,除了有小米、OPPO这样的手机大厂之外,也有阿里、网易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科沃斯、创维、美的等黑、白色家电企业。
多元化布局给了瑞芯微更多的可能,不过其在何种程度上融入了下游客户生态,又是否真的不可或缺,仍然是市场关心的问题。
财务数据也能凸显这一疑问。2023年公司主营产品的毛利率同比减少3.44%,最重要的产品线“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毛利率同比减少3.69%,值得一提的是,瑞芯微的境外收入高于境内,前者在去年达到约11.4亿元,后者约为9.92亿元,不过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分别同比减少3.08%、4.28%。
毛利率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致使其“增收不增利”,去年在归母净利润下滑超50%的情况下,营业收入反而同比上升5.17%。
瑞芯微究竟是否正以低价换市场,而这种策略又能否持续?对此瑞芯微曾在调研活动中表示:不可否认,进入一个新的产品线时,前期投入的资源会比较多,客户诉求会与市面上普通产品差别较大,但当公司做过一个产品线后,在平推至同一领域其他客户的产品上时,所投入的资源就会相对可控。
尽管瑞芯微如此表示,但研发费用仍能显现出公司的压力,正是在新能源车高速扩张的近三年时间里,其研发费用也上了一个台阶,2019年、2020年两年,瑞芯微的研发费用维持在3亿—4亿元规模,2021年后常年维持在5亿元以上。
以高额的投入,换来应用领域的多元化是否值得?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看来这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径,他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对芯片厂商而言,涉足多个领域的确会推高成本,但绑定单一领域同样有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更常见,那就是下游客户一旦产品线调整,此前设计的芯片几乎作废,从而造成企业存货跌价、计提减值,吞噬当期利润。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瑞芯微,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