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名为“烟卡”的玩具在广东、广西、湖南、海南、河南等地的小学校园中突然流行起来。据了解,该游戏的道具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废弃烟盒顶盖自发折叠而成,另一类是由厂家批量生产后销售给商店再进行零售的新“玩具”。
河南汤阴一小学周边超市在售烟卡/未来网记者摄
“烟卡”成小学生新宠
近日,“烟卡”游戏在多地小学校园里逐渐流行,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什么小学生爱上了烟卡游戏”“这届小学生忙着去大街上捡烟卡了”“小学生从垃圾桶里翻,自己网上买烟卡”“有学生拍烟卡脱离游戏层面,升级为赌博”“小学生玩玩烟卡不必紧张兮兮”等微博话题更是频上热搜。
据此前媒体报道,广州小学生群体中近期出现“烟卡”风潮。据悉,“烟卡”由废弃烟盒或购买成品烟卡制作而成,学生们聚在一起,以空掌心击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他们还会根据香烟档次将卡分等级,谁拥有的卡多且贵,就有炫耀资本。
然而,这种游戏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不良价值观引导的风险,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在采访中,一位参与“烟卡”游戏的小学生表示,这个游戏很刺激,还可以按照香烟的价格分级,感觉自己像是在“赌”一样。更有部分家长对此表示,一些小学生沉迷于这种游戏,有的学生甚至将其视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脱离了本应有的游戏层面。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樊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烟卡”游戏是不少60后、70后的童年记忆,现在又看到不少小学生痴迷这个游戏,需要加以关注和引导。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从游戏的角度看,上街捡烟盒,一起斗“烟卡”,不仅可以减少孩子宅家和“电子屏幕”的占用时间,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社会交往。但不足之处是卫生问题和室外活动时间的管理问题,需要正确引导。还需特别警惕不良商家的错误引导,以免出现攀比消费和游戏过度的次生问题。
“烟卡”的售卖乱象
而关于“烟卡”的售卖情况,记者发现,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甚至在校园周边售卖这种“烟卡”。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河南省汤阴县某小学附近一商店在售名为“网红香烟呸呸卡”的商品,产品页标识显示该商品为“解压艺术烟盒卡片”,并标注“本卡片仅供儿童娱乐玩具”。观察这款“网红香烟呸呸卡”后不难发现,这些烟卡并非真的香烟盒顶盖制成的“烟卡”,而是印刷品。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仅标出产地为: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九联路工业园区,并未指出具体生产厂家以及相关信息,或为三无产品。此外,该商品标出的执行标准:GB6676.1-2024、GB6676.2-2024、GB6676.3-2024、GB6676.4-2024,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官网上均未搜索到相关内容。
“网红香烟呸呸卡”产品页标识/未来网记者摄
该商户向记者介绍,该商品销售火爆,多为周边未成年人购买,此种“烟卡”售价为1元一包(含5张烟卡)。在记者向商户了解情况时,观察到有三名未成年人前来购买“烟卡”,随即便饶有兴致的在商店门口拿着“烟卡”开始了“比拼”。
此外,部分电商平台也存在售卖“烟卡”的情况。
电商销售页面截图
记者发现,大多数电商平台都可以通过搜索“烟卡”关键词查询到且可购买,这类产品的价格在5元-250元不等,根据购买的数量和“烟卡”的质量(普通版还是稀有版,未折叠还是已折叠等)决定价格的高低。
在某短视频平台,“烟卡”话题词已有5.3亿次播放量(截止4月9日18时),而大数据显示几条热度较高的短视频均为孩子找“烟卡”、玩“烟卡”、叠“烟卡”的相关内容。
“烟卡”话题词“最热”页面截图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一位电商平台的卖家,其表示:“我们卖的是真卡,孩子可以买,现在(的)孩子都在买。”在记者询问孩子们买哪种比较多后,店家推荐了售价为42.38元和78.39元的组合“烟卡”套餐,并表示买这种(“烟卡”)并不违规,现在的孩子都是拿着(“烟卡”)和同学们玩。
各方合力,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游戏
家长吴女士告诉记者,对于“烟卡”的风靡需要辩证看待,孩子们玩游戏本身并非问题的根源,而是对游戏管理和引导的不足,不可“一刀切”。
另外,也有一些网友在与“烟卡”有关的短视频下评论道,孩子玩“烟卡”总比玩手机好得多,并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点赞支持。
吴女士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游戏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康的游戏意识和价值观。他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游戏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教导他们如何正确看待游戏,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标准管理办公室主任,青少年文化建设促进计划核心发起人方进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游戏的教育、引导和监管。家长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娱乐选择,包括户外活动、读书、绘画等,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度过时光,减少对游戏的依赖。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免游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烟卡’游戏的盛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而应对之法,不应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而是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监管,让孩子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不良信息和价值观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方进宝总结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