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一场两派粉丝群掀起的“骂战”持续霸榜热搜,再次让饭圈乱象成为众矢之的。目前,当事女明星粉丝群的多个官方微博遭禁言,这也是“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首个被大规模禁言的粉丝群体。
疯狂互撕、出口成脏,如此粉丝群被禁言实属咎由自取。而火气戾气、浮气躁气,不知从何时起已成为网络空间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某种常态,在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兴传播介质的助力下,这股风潮更有向线下“破圈”蔓延之势。谁红追谁、谁红拍谁,从“拉面哥”到全红婵,无不遭各路“直播者”堵门骚扰;逐臭审丑、炒作不休,从“情感导师”到“高质量男”,一众小丑轮番登场;引战拱火、对骂泼污,满满的负能量不断拉低公共理性水平线……网络平台乱象频仍,既污染世道人心、网络生态,也损害公序良俗、法治尊严。
网络平台种种乱象,说到底是为了博关注、引流量、攫利益。一些人表演的舞台是平台所提供,全套流量变现的机制也系平台所开发,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根治网络乱象必须从平台下手。有人说,那些丑态百出的网红、主播,都是平台手里的提线木偶,他们是跟着平台的导向、规则起舞。这话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平台与网络乱象的内在关联。那些作乱之人,最忌惮的其实是平台出手断了自己“财路”。可现实问题在于,平台最能管住他们,却又最不愿出手去管。流量至上的运营准则之下,饭圈的互撕对骂,网红的低俗作妖,大V的奇谈怪论,都可转化为可观的利润。当平台和病态饭圈、劣质网红等结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自然对兴风作浪、人人喊打的“流量小丑”避重就轻,乃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互联网不是道德洼地,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互联网平台的运营规范,相关部门已明规立矩、划出红线,逐臭审丑、拱火引战,不仅有悖传播伦理,更挑战规则底线。近段时间,在专项行动的持续推进下,某些明星的超话和势力榜被关闭,一些言行失当的粉丝群被禁言,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改变,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平台来说,只要“流量至上”的逻辑不改变,各种博眼球的操作就不会止息。根治网络乱象,必须由表及里,对那些无良的平台和企业进行严厉果断的整治,让那些只收割流量、无视社会效益、不负社会责任、不顾世道人心者,不仅颗粒无收,还赔得倾家荡产。
垃圾丛生的网络空间,绝非广大网民之福。而靠恶臭内容牟利,或可得逞一时,终会遭到反噬。尤其是当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愈发成为人们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重要渠道时,平台就必须下定决心走出野蛮生长,探索更积极更正向的运营模式。这项工作,如果平台自己舍不得刀刃向内,那社会舆论和外部监管也会倒逼它们这样做。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消费)”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